
07
七、感受民族精神的力量
(一)家国情怀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屈原列传》/ 司马迁《离骚》(节选) / 屈原
《苏武传》/班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与妻书》/林觉民
(二)人道主义
《大战中的插曲》/ 聂荣臻
(三)奉献精神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荷花淀》/ 孙犁 《党费》/ 王愿坚 《百合花》/ 茹志娟
(四)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一)烛之武(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
适用话题:论说艺术、大局观、家国情怀、临危不惧、责任担当、赤心报国等主题。
事例: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佚之狐力荐烛之武使秦解围,烛之武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为借口拒绝郑伯;郑伯检讨自己未能早用之过,再以“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相激励,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
1.大局观、家国情怀、临危不惧、责任担当: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烛之武虽然怀才不遇,但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思考安定天下救济苍生的路径,所以当面对国家危难之时,烛之武能不辱使命。在说服秦伯的言辞中,一方面足见他对晋国的历史和晋君的为人十分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和秦晋之间的恩怨一目了然,表明他是一位志存高远、有勇有谋之士;另外一方面,足见他语言表达能力之强。
2.“格局决定胜局”,为人要有大格局,方能取得大成就。烛之武早年未受重用,郑文公在危急之时才想起他,尽管烛之武心中有怨,但国难当前,他还是选择既往不咎,孤身赴难,以一人身易郑国安。
3.做个时刻有准备的人
烛之武“夜缒而出”,完美地劝退秦师,因为他蛰居时无时无刻不在蓄势,了解天下局势,才能抓住机遇说服秦穆公退兵。
4.把握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虽然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但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把握住国家危亡的机会,把握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孤身深入虎穴,与秦伯进行了面对面的交锋,把几十年积蓄的能量在瞬间发挥出来。“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相关链接】
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托·富勒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佚名
愚蠢的行动,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动,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动力。——西蒙
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狄更斯
5.与下属坦诚相见、主动认错才能赢得人心、获得帮助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说服别人要抓住利害关系、讲究方法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7.小不忍则乱大谋子犯请击之。公约:“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二)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人物故事简介:
张良劝刘邦选择暂时隐忍保持实力。又在鸿门宴中帮助刘邦顺利脱险,不枉刘邦赞叹“运筹帷幄之中,我不如子房”。
1.君子喻于义
张良的 “义”在于项伯连夜劝他逃亡以自保时的直言拒绝,在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时招来樊哙为他解围,在于沛公逃走后为之献宝善后……张良能够得到刘邦器重,能够青史留名,他舍私利取大义的智慧不容忽视。
运用示例:“喻义行义”,方能铸就非凡人生。张良秉持“大局之义”、明晓“忠君之义”、践行“舍身之义”,淋漓尽致地发挥作为一名谋臣的作用,助推刘邦成就一番霸王之业,实现个人价值,名留青史;苏武面对单于的威逼利诱,宁愿卧啮雪、咽旃毛,也坚决不降于匈奴,躬身力行“忠贞之义”,历来为后世传颂;伟大的革命烈士林觉民先生,于“大国”“小家”两者间割舍,最终坚决站在国家大义的立场上,公而忘私、为国舍家,毅然投身革命,身虽死而神不朽。他们不是轻视生死,而是看重生的意义才选择克制、牺牲。今天,先人已故,但是他们喻之行之的大义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以此成就更好的自我,创建更好的时代。
谏官篇
(三)魏征(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他《谏太宗十思疏》,提醒唐太宗注意君王的身份,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还从自戒、自牧等十个方面提醒他科学治国,可谓用心良苦。唐太宗因此称他为“镜子”。
1.为人身正,则无愧、无惧
运用示例:“美之所在,虽污辱,世不能贱;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魏征身为人臣,一身正气,故数谏而心中未尝忧虑祸患,此不负心也; 孙向波向突然晕倒的老人实施心肺复苏,救活了老人却压断了老人十二根肋 骨,虽被老人起诉但孙向波从不后悔救人,法律维护正义最终宣判孙向波无 需承担责任。我们应不忘初心与正直立世,如此,人生无憾矣。
2.欧阳修(欧阳修《伶官传序》)
人物故事简介: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忠”。他虽身居高位,尽职尽责,辅佐君王;他积极参与政治革新,编修《新五代史》,旨在警诫当朝统治者以史为鉴。
适用主题:勇于担当,生命更有重量
欧阳修身为谏官,为天下勇担以文为言、辅佐君王的重任。《伶官传序》以后唐庄宗李存勖先崛起后失败的史实来告诫北宋皇帝要慎重对待“人事”,勤于治国。用文章之法来承担起“事君、为民”的责任,还提携了一大批文才后辈,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真可谓“文、忠”也。
(四)君王篇
1.楚怀王(司马迁《屈原列传》)
适用主题:虚心纳谏
故事简介:楚怀王在屈原的辅佐下,楚国的国力日渐强盛。内有美政,外有联盟,实力强大。楚怀王却识人不清,任人唯亲,内经不起身边的宠臣宠妃的挑唆,寒了忠臣的心;外经不起秦国的诱惑和哄骗,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楚国的未来。
2.刘邦(司马迁《鸿门宴》)
适用主题:隐忍,示弱,韬光养晦,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善于利用人才
故事简介:刘邦到了咸阳,企图封城称王,项羽得到消息后盛怒之下要攻打刘邦。刘邦在项伯告密之后选择了向项伯示好,约为婚姻,还以长者的礼仪接待他,解释自己的忠心;鸿门宴上刘邦也是对项羽称臣,甘居其下,项羽因此放松了警惕,后在张良与樊哙的帮助下,刘邦借机逃脱,保存了实力。
(1)要善于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刘邦在斗争中善于洞察时势。他深知“天下苦秦久矣”,注意吸取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较能体察关中老百姓渴望废除秦朝繁徭苛法,希求获得休养生息机会的心理,于是就“承敝易变,使人不倦”,采取了—系列安定民心的措施。诸如“约法三章”,严明军纪,开垦“秦苑”,屡赦天下,不杀降卒等。因此,他占领了政治上的主动权。相反,项羽思维方式简单,—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项羽的分小国、封诸侯的思想与刘邦的大一统,集强权的政治主张相比,明显不合潮流,毕竟周后至秦的400多年里,老百姓多经战乱,担心诸侯割据,渴望和平安定。刘胜项败的历史告诉我们,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2)要善于利用人才,人才是取胜的关键。刘邦使用干部就是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能够量才而用,知人善用,虚心下问,做到集思广益。例如,和刘邦一起参加“鸿门宴”的随行者张良、樊哙、纪信等人,都是他的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支持者和得力助手。谋士张良常常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提出正确的策略,使刘邦避免了许多错误。“鸿门宴”过程中,在项庄舞剑欲杀沛公的危急时刻,及时召樊哙为刘邦解围;刘邦脱逃后,张良又从容处理善后事宜;项羽只会用兵,不懂用将,他麾下的韩信、陈平和彭越纷纷弃项投刘,就连忠心耿耿的范增电被他活活气死。战争不是仅凭武力,它需要最高的集体智慧和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项羽的刚愎自用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处于劣势。从用人这个角度可见真正的战争要凭借智慧,而不是武功。
【相关链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
(3)后唐庄宗李存勖(欧阳修《伶官传序》)
适用主题:坚持,居安思危,忧患意识
故事简介:李存勖是一个人生极度分裂的人。前半生背负着父亲“三支箭”的遗愿,东征西战,终于手刃仇人,建立后唐。但建国之后却沉迷音律,宠信伶人,荒废朝政,导致伶人造反,身死国灭。
(五)俗世奇人篇
1.卖油翁(欧阳修《卖油翁》)
适用主题:熟能生巧,脚踏实地,夯实基础
故事简介:《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陈尧咨是北宋状元,他擅射,经常在自家后花园练习射箭,甚以自己的射箭技术为傲,可是在卖油翁的打油技术面前却黯然失色。卖油翁的一句“无他,惟手熟尔”道破了天机——“手熟”不是简单的练习,而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专注,是一种不骄不躁、沉稳踏实的人生态度。
切入点:熟能生巧是一种踏实的态度。
2.郭橐驼(柳宗元《郭橐驼传》)
适用主题::顺其自然,尊重规律
故事简介:郭橐驼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外貌不佳,“橐驼”还是别人给他取的外号,他却欣然接受;他种树技艺高超,名震京城,别人学不来。后来橐驼自述种树秘诀:“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屈原:适用主题:责任担当,香草美人,求索奋进,勇于变革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始终以国富兵强、民众幸福为己任,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身居荒野而顾盼庙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没有选择随波逐流以求自保,他置生死于不顾,只愿国家祥和清明。
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适用话题:“工匠精神”与“追求创新”、“精益求精”、“不断实践”、“力求完美”、“坚毅”。
“工匠精神”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或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以称为“工匠精神”。“大国工匠”韩利萍潜心钻研高精尖技术,用“台下苦练”的坚守换来航天利器声震寰宇。“木雕大师”高应美殚精竭虑,匠人心魂在一刀一琢的静寂之中喷薄。铆工刘师傅所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时代发展瞬息万变,创新永铸工匠精神。“大飞机”飞天,“蛟龙”入海,“玉兔”登月,5G 信息技术一展雄风
4.《与妻书》
适用主题:爱国,献身,个人与国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革命志士林觉民在看到“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黑暗现状后,毅然在绝笔《与妻书》中写下这句话。
当下例子:黄文秀等扶贫干部才投身乡野,倾注大爱,为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正因如此,张桂梅才奔走筹资创办华坪女高,助山村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八、科学思维 探索自然
不懈探索学习之道
《劝学》/ 荀子
《师说》/ 韩愈
《读书:目的和前提》 / 黑塞
《上图书馆》/ 王佐良
(一)《师说》
适用主题:教书育人、教育方式、时代发展下的教育变革等。
从学术上看,师生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揭示了师生之间没有年龄的差距,有“道”者即可为师。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可变的。老师也许在人生阅历、学术经验上丰富一些,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可能在创新方面强于老师,而且接受新事物也可能比老师快,因此,双方可以形成互补。老师不能因为年长、经验丰富而否定学生的创见。孔子说“教学相长”,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
14.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强项,因此,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我们还要认汉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它专长的人求教,正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想郯子、苌弘等人请教。唯有如此,才肯旨不断地丰富自己。
【相关链接】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4.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5.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6.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毕淑敏《我很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劝学》
1.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能够提高道德修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往往会伴随着入的一生,但自我反省能起到纠正和扼制过失的作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的君子是通过不断地反省、批判自我而最终成为道德的楷模。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缺陷谁都不可避免,不断地自我批评、拷问灵魂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2.善于借助外物是成功的捷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借力能打力,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物”的含义颇为广泛,可以指必要的器具、先进的技术、优秀的文化、精警的名言,甚至可以指人——卓越的人才、良师益友等。善借外物者能够开辟一条捷径,借助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文化精髓,同时也借给他人一双看世界的慧眼。
【相关链接】
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牛顿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4.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苟子·劝学》
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游褒禅山记》
6.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书之不存,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7.学林探索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8.治学创业须“尽志无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怠而出,“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悔之不及也。有涉远之志,有涉远之力,有涉远之物质条件,一定要“尽志”,让自己无悔。
十、发现课本中蕴藏的思辨
必修一:
曹操 陶渊明:入世与出世 有超逸的情怀 更要有奋进的步伐
李白 杜甫 : 狂歌与低吟 能挥长剑而狂歌 ,亦不忘抚凌云而低吟
苏轼与辛弃疾: 芳华与时代 你的洒脱,我的悲壮,都是时代的歌
《劝学》与《师说》: 态度与方式 学贵专 还要习有方 破界与守界
《拿来主义》 创新与传承 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我与地坛》《赤壁赋》:苦难与辉煌 直面惨淡人生,逆风飞出精彩
《登泰山记》 :喧嚣与沉寂
必修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坚守自己与肯定他人
《齐桓晋文之事》:善言与敢言
《庖丁解牛》 : 顺势而为
《烛之武退秦师》: 有我与无我
《鸿门宴》: 独唱与合唱
《谏逐客书》 :舍与得
《与妻书》: 小我与大我
《谏太宗十思书》
《兰亭集序》:诗意的栖居大地之上,正视生死,才能热爱生命
相关文章:
繁花盛意难平异常火爆最新章节列表_繁花盛意难平异常火爆全文免费阅读(陆依霜轩辕翊)04-20
闻砚辞,阮雾梨:+番外已完结_闻砚辞,阮雾梨:+番外最新章节列表04-20
全文浏览闻砚辞,阮雾梨:+后续+结局(人面桃花长相忆)_闻砚辞,阮雾梨:+后续+结局(人面桃花长相忆)全文结局04-20
阮雾梨人面桃花长相忆:结局+后续+完本最新章节列表_阮雾梨人面桃花长相忆:结局+后续+完本全文免费阅读(闻砚辞阮雾梨)04-20
完结版小说如约而至第7章阅读04-20
香港故事|启德体育园:回眸百载 乘风起航04-20
突发!美国又一小飞机坠毁,机上载有4人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