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军情时间到丨奏响阅兵序曲 展示中国排面 揭秘他们的背后故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3 21:48:00    

202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缕音符将从这里奏响。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即将亮相的千人联合军乐团,由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和其他部队抽调军乐骨干组成,是整个阅兵式上最庞大的方阵,礼号、圆号、单簧管,军鼓、萨克斯,11个声部,15种乐器,届时将会有无数音符响起,独特而和谐。

千人联合军乐团中,有驻守边防一线的戍边战士,也有深耕科研的博士、学霸,还有很多人传承了先辈的革命意志,家中几代人的青春都献给了军队。

这是李晓中第三次参加受阅,却是第一次以单簧管演奏员身份参加。

联合军乐团 李晓中:第一次是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我在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第二次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我在维和部队方队,在徒步方队所展现的是队列的整齐和步伐的铿锵有力,呈现的是动态美,而这次联合军乐团是固定的站位,长时间的演奏对体能跟毅力有极大挑战。

进场最早,撤场最晚,还要吹奏乐器在广场上站2个多小时。这一切不仅对演奏手们的演奏水平有很高要求,对他们的体力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联合军乐团 周磊:我们日常每天6点10分,开始进行为期一小时的军姿训练,也会着重进行军姿持乐器训练,以及军姿持乐器演奏训练,以达到站3个小时不倒,吹3个小时不错。

联合军乐团 程袁文:我们在排练的过程当中,通过慢练、细练、分部练、局部练,包括我们在联合军乐团我们进行分版块的一些细致的训练,包括我们依托于各大声部长在各大声部练的时候,对于本声部一些难点的乐段、乐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甚至,我们已经细化到“一人一案”。

57岁的李峰,这是他第六次作为军乐团的小号演奏员参加联合军乐团的演奏任务,他十分珍惜这次参加阅兵的机会。

联合军乐团 李峰:我是从1984年开始参加的国庆35周年阅兵,当时的装备,我觉得枪、炮、坦克比较多,但是那一次,第一次出现了洲际导弹,后来每一次阅兵都有不同新的装备和新的大型武器的展示,越来越多,我期待这次我们能有更多更新的装备,展示我们国防建设现代化的成果。

现代化的装备和铿锵有力的乐曲都能提升士气,振奋人心。军乐团奏响的每一缕音符,都是军乐团创作室的杰作,作为军乐的“第一生产车间”,成立以来先后为国家司礼演奏任务创作了几千首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进行曲、协奏曲等等。

既要突出时代性和仪式感,又要注重艺术的创新。今年军乐团创作室在乐队的编制上,适当增加了木管乐器的比例,使乐队的音色更加醇厚,更有感染力。在号角音乐的编排上,除了传统礼号的使用,又增加了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使号角的音乐更加浑厚,更加庄严,仪式感更为突出。

联合军乐团 谷金秋:通过几个月的创作,我们从十几首乐曲中选取了两首,在传统进行曲的基础上,既体现出我们军队的强大,又展现出我们新装备的科技感。今年我们创作的新作品,一定会给大家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敬请期待我们的演奏。

整齐划一的炮声,响彻云霄,看似简单的动作其实是经过了日复一日千锤百炼。

北京卫戍区某部 李金柱:礼炮的核心是受阅技能和气魄、胆量,我们要求每名队员练就像庖丁解牛,和卖油翁的受阅技能,又要练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魄和胆量。

每一门炮由3名炮手负责,三名炮手采用5步就炮,跪姿同时上前,别看只有五步,队员们平均每天的训练距离能达到5公里。

三名炮手的分工各不相同:三炮手负责从弹架取弹并将礼炮弹交给二炮手,礼炮弹重达7斤,为了交接稳定,三炮手需双手持握礼炮弹,交给二炮手。

二炮手接弹回身要稳,转身要快,回身之后弹体要正,在听到口令后迅速将弹体装入弹膛里。

由于二炮手需要回身用单手接弹,这一动作增大了弹药平稳交接的难度,因此对二炮手的动作精准度和发力控制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接过礼炮弹,二炮手在听到指令后,需要在1秒钟内将炮弹精准推入几乎严丝合缝的洞口。

北京卫戍区某部 栗坤:二炮手也是这门炮的炮长,负责整门炮的装填递弹,也要同时兼顾对一炮手和三炮手的相互照应。

这两个动作队员们都必须全力完成,才能保证动作节奏的统一。日均千次的训练保证了炮手们的动作整齐划一,所有动作都能做到盲取盲送。

北京卫戍区某部 刘凯:我们在装填的时候要保持跪姿的标准军姿,所以说你在抬头15度的时候看向炮徽的位置,你是看不见装填位置弹膛的,我们需要接弹之后,不看弹将弹装入弹膛。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成百上千次的练习装弹准确性。

发射之后,一炮手负责开闩退弹。整个鸣放过程需要炮手们跪姿保持40分钟,同步到秒的动作衔接,毫厘不差的操作精度,一次又一次放弹、推闩已经成为队员们每天的日常。

伴随着礼炮声出场的方队拥有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朝气蓬勃又目光坚定,很难想象他们中有很多都是刚刚入伍的新兵,对外事礼仪和大型活动没有任何的经验。

北京卫戍区某部 邹超:场地环境对他们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干扰的。我们通过预演、合练,不同场合、不同形式对我们的任务进行合练,锻炼新同志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任务完成的程度。

新兵们彼此之间有点陌生,训练上多少有些不自在,为了让大家尽快熟悉起来,方队想了很多办法。

北京卫戍区某部 杨京伟:比如说组织了心理团辅,让大家通过团体辅导活动,能够相互了解。然后每月还有集体生日。在过集体生日的过程当中,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大家能够彼此熟悉了解,彼此能够理解,能够配合到一块儿去。

下台阶,齐步走,齐步变正步,正步变齐步,队伍从分散到融合,再到分开,这支方队要经过2次队形变换,4次步伐变换,在规定时间内,从人民英雄纪念碑走到天安门广场旗杆下。而且,他们是唯一一支没有音乐伴奏,只能依靠自己踩鼓点的队伍。

北京卫戍区某部 张震:在步伐变换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是鸣放到第几礼炮响,又要考虑我们是走到第几步的时候,吻合度必须要高,而且必须达到一致。

这支方队中一共有三名分队长,他们手持指挥刀,行军刀礼,拔刀、立刀、托刀、举刀,每一下都精准无误。就连刀鞘的角度都是一致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负责带领整个方阵的步伐,所以三个人的动作必须保持高度一致。

北京卫戍区某部 刘永久:任务开始到国歌完毕,整个过程中需要下达七次指挥口令。我们分队长间隔很大,需要在行进过程中和静态之间反复训练,所以说要一心多用,不能有一点点分散。

方队里走在最前方的升旗手,需要擎着高3.81米,重达30斤的国旗杆稳步向前。为了保证旗杆的稳定,训练中他们经常在旗杆上绑上背包带,互相拉扯来模拟刮风带来的不稳定性。

挂旗杆,是要分毫不差将30斤的旗杆挂入副杆顶部的卡槽里, 展旗则是要把国旗展出一个完美的扇形。

北京卫戍区某部 张威:这面国旗是长5米,宽3.3米的特号国旗,有16.5平方大,为了能够展出一个完美的扇形,我会经常拿着十斤重的哑铃,进行模拟的展旗训练。

这些微小却关键的动作,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训练。在国旗护卫队成员的眼里,国旗重于生命、高于一切,他们把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融入血脉,用最昂扬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动作标准,捍卫着国旗的尊严,凝聚起亿万国人的奋进力量。

标兵们迈着整齐划一、落地有声的步伐,分毫不差地走向自己的站位。接着就要岿然不动站立3个多小时,这就是他们任务。

标兵,顾名思义,动作是所有队伍的标杆,不仅每个人的动作要精准,间隔行进的节奏也必须完全一致。他们的动作完全没有机会“藏拙”,每一个人,都清清楚楚展示在人民面前,就算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也不例外。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郑浩在一开始编入标兵的时候,我心里想我肯定会不如他们,动作上也会不协调。当时心里就好像跟书上说的一样,你的心里放弃过好多次,每一刻都在想放弃,但你一回来训练完又感觉没什么,就是想坚持下去。

日复一日的训练站立、正步,无论是老队员还是新队员,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史正阳:刚开始站的时候,感受太阳在我的正前方,站立完之后它已经到我的正后方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郑浩我当时从第一个小时站的时候,我就想站立怎么这么难,我当时一个小时都没站过,到现在,已经能坚持到四个小时,完全靠意志力了。

站立,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动作,但要坚持3个小时,就变成了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从40分钟、1小时、2小时,到最后甚至能够站立6小时岿然不动,这不仅是对能力的训练,也是对意志力的考验。

经过训练洗礼的标兵队员们,眼神愈发坚毅,步伐愈发铿锵有力。

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仪仗方队将首次以“仪仗司礼大队”的全新番号在天安门广场亮相。作为分列式上第一个出场的徒步方队,仪仗方队将高擎党旗、国旗、军旗三面旗帜引领整个徒步方队接受检阅。

近年来,仪仗司礼大队出国阅兵援训和交流访问多达40余次,足迹遍布俄罗斯、越南、英国、意大利等世界4大洲20多个国家。他们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的隆重欢迎。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赵丛当我们阅兵合练走在古姆商场后面那条街的时候,放眼望去整条街都是中国留学生还有华侨,都在等着我们。在我们刚刚拐入那条街的时候,所有人都高举着五星红旗,都说“中国万岁、中国万岁”,内心真是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底气源于实力,荣耀必经淬炼。在威武铿锵、英姿飒爽的背后是始终如一的严格训练和精益求精的动作标准。在练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旗组面临的最不可控的因素就是极端天气所带来的现实影响,这对于旗手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石斌:有风的天气情况下,我们采用推旗,如果没风的情况下,我们会采取甩旗。必须要求我们的动作、步幅、步速都非常精准,要做到顺风不快、逆风不慢、横风不摆。

仪仗方队的平均身高在各个方队中是最高的,男队员平均身高186.5厘米,女队员平均身高173厘米。这也是一支朝气蓬勃的年轻方队,队员平均年龄只有23岁,近90%的官兵是首次参加阅兵任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程子豪:我们就是把训练场当成阅兵场,把每次合练都当作正式任务来对待。从踢腿速度、抓地力度、踩乐节奏等方面,让他们逐步适应这个过程,从而高标准地通过天安门,圆满完成受阅任务。

都说巾帼不让须眉,在仪仗方队中,女兵们分列在男兵后方,女兵不仅要和男兵一起训练,步幅、步速都需要和男兵一样。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 赵曌:因为我们女兵的体型较为瘦小,我们只有把臂肘撑得更开,才能和男兵保持一样的间隔距离,但这也往往减少了我们臂肘间的稳定性,在排面标齐上要下更大功夫。

上不上场,组织说了算。努不努力,我自己说了算。这是仪仗队员之间流传的一句话,也是每一个队员刻苦训练认真努力的真实写照。

战士们的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无数次的训练与磨砺,每一份荣耀,都蕴含着他们的智慧与力量。这份坚持与努力,是对自己最严苛的挑战,也是对祖国最深情的告白。

相关文章:

军情时间到丨奏响阅兵序曲 展示中国排面 揭秘他们的背后故事08-23

转存!阅兵训练现场再现复制粘贴08-21

消防知识进地铁 “流动课堂”进车厢08-18

武汉,提前醒了!江边全是人!07-16

筑牢防汛安全网!贵州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 执法七支队六大队全力护航汛期道路安全06-30

阅兵既体现军兵种特色 又展现一体化联合06-24

老人街头突发心脏病 民警辅警10分钟送医06-07

正阳公安民警走进校园开展防欺凌防拐骗主题宣讲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