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种类繁多,包括液体乳、乳粉和其他乳制品等,其中液体乳分为巴氏杀菌乳、高温杀菌乳、调制乳、灭菌乳和发酵乳,乳粉分为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和乳清粉等,其他乳制品分为炼乳、稀奶油、无水奶油、再制干酪、特色乳制品、浓缩乳等。为帮助消费者选购安全、优质的乳制品,5月13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提醒。
存在微生物污染、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消费风险
市场监管局提醒,乳制品在生产、运输或储存过程中易受微生物污染,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可能意味着原料或包装材料被污染、生产过程卫生控制不到位、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包装不密封、存储和运输条件不符合要求。
部分乳制品可能超范围使用添加剂,例如丙二醇、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可能原辅料代入或企业超范围使用,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影响健康。
奶牛养殖中若未规范使用抗生素、激素等兽药,或未遵守休药期,可能导致乳制品中药物残留,存在潜在健康隐患。
乳制品中的脂肪、蛋白质易受光照、高温或氧化影响,导致酸败、结块、异味等问题,影响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
此外,还存在掺杂掺假风险:利用廉价动物奶代替牛乳,降低成本,非法添加三聚氰胺增加蛋白质含量等,可能存在原料掺杂掺假、共线生产交叉污染等风险。
科学选购:“XX乳饮料”等不属于乳制品为含乳饮料
如何科学选购乳制品?省市场监管局介绍,首先可查看标签信息的完整性,预包装食品应标识有: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等,杜绝购买三无产品,不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需注意巴氏杀菌乳、“活菌型”发酵乳保质期较短。
选购时,应注意检查外包装完整无破损、无泄露、胀袋现象、产品感官性状正常。如果发现产品有胀袋现象或絮状物,不要购买或饮用。
同时,看产品名称和执行标准。仔细查看产品的名称是否与真实属性相符,是否有采用与乳制品相近的名称。如标称为“XX乳饮料”“XX牛奶饮品”,这类产品不属于乳制品为含乳饮料(通常来说,发酵乳执行标准为GB 19302,灭菌乳执行标准为GB 25190,调制乳执行标准为GB 25191,巴氏杀菌乳执行标准为GB 19645,而含乳饮料的执行标准一般为GB/T 21732);如标称为“酸奶XX”“酸奶风味XX”的产品实则为糕点或糖果等。
此外,要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液体乳与含乳饮料容易被消费者混淆,液体乳的配料表一般为“生牛乳”“鲜牛奶”。含乳饮料除了乳粉、牛奶以外还有水、甜味剂等,水通常排第一位。液体乳和含乳饮料营养成分表中蛋白质含量高低不同。液体乳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高于2.3g/100g;含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低,一般高于0.7g/100g。
乳制品需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方可生产,消费者可根据产品包装上标注的生产者、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许可获证企业信息查询平台查询。
特殊人群更要注意根据情况选购。对于婴幼儿,应选择婴幼儿配方乳粉,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无乳糖或低乳糖产品,高血脂或减脂人群可选择低脂/脱脂乳,乳蛋白过敏人群应避免选购乳制品。干酪含有丰富的钙,被誉为“奶黄金”,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干酪中几乎不含乳糖,适合乳糖不耐受的人群食用。需注意奶片属于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建议作为补钙的主要途径。
妥善保管有效凭证 以便出现问题时维权
省市场监管局表示,购买时应选择资质齐全、储存条件良好、卫生条件符合要求的商场和超市等正规可靠渠道购买,选择正规品牌,并保存相应购货凭证,不购买公布的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
购买乳制品后,及时向商家索取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小票、电子交易等有效凭证,以便出现问题时维护自身权益。
按标签标识说明存放,开封后尽快食用;开封后需冷藏的乳制品应尽快饮用,避免常温存放超过2小时。发现包装破损或胀袋的预包装乳制品不要食用。
消费者如发现乳制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或拨打12345、12315投诉举报。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颖思 通讯员:粤市监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
相关文章: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乳制品消费提示05-13
新晋“网红”热卖10亿,一年暴增1200%,“打工人”带火酸饮料?05-08
速看!这些产品抽检不合格05-08
值得买科技2024年年报:营业收入15.18亿元,同比增长4.55%04-30
中式养生饮品市场迎来创新产品04-29
上海外贸企业带着样品拓渠道,多家超市商场已落地外贸产品专区04-28
“晋祠大米”被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