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08:40:00    

炎炎夏日,清澈的河水对中小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这看似美好的水域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中小学生是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的生命安全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保护,防溺水教育因此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水是生命之源,却也可能成为生命之终。这种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超越简单的“怕水”或“亲水”认识,建立理性认知。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期,防溺水教育应当引导他们理解这种辩证关系:水不是敌人,但必须敬畏;游泳不是禁忌,但需要准备。比如,教师在日常教学或班级活动中带领学生讨论“水的两面性”,让学生分享亲水乐事,也分析溺水案例。不回避、不恐吓的教育方式能培养学生对水的全面认知,效果优于单纯强调危险的训导式教育。

防溺水教育的关键不在于让孩子远离水体,而在于掌握“水中生存”的智慧。这种智慧包含知识、技能和判断力。知识层面包括了解水域特征、水流规律、自身身体状况等;技能层面涵盖游泳技能、遇险自救、救助他人等实用技术;判断力则涉及风险评估、理性决策等高阶认知。面对清凉河水,孩子能否基于所学判断水域安全情况,自身状态是否适宜游泳,以及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否进行自救或协助他人,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生动的案例教育、定期的游泳技能培训以及模拟演练,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既享受水带来的乐趣也远离溺水的威胁。

防溺水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深层价值在于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法国哲学家加缪曾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每一个年轻生命都是不可复制的奇迹,防溺水教育就是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借助科学的防溺水教育,学生可以掌握实用的自救与互救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以珍惜和敬畏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这种生命教育的深远意义在于,它不仅关乎防溺水教育成效,还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塑造,对生命本质的理解。这种生命教育的影响将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

防溺水教育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生命的态度。从家庭到学校、从社区到社会,我们应构建全方位的防溺水网络,但最根本的还是让孩子建立对水的理性认知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让悲剧不再重演,让每个生命绽放光彩,这或许就是防溺水教育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系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第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7月09日第3版

作者:杨冰清

相关文章:

豫北医学院:中外学子用脚步丈量河南文化07-09

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07-09

学生放弃清北,老师解散群聊,谁该反思?07-08

湖北省委表态: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07-08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驻马店监管分局开展无偿献血活动07-08

全红婵缺席游泳世锦赛 潘展乐覃海洋张雨霏陈芋汐领衔出战07-04

记者在一线丨鞍山消防“48小时”实战水域演训圆满收官07-03

生死时刻!南宁一辅警休假期间勇救落水少年,使用心肺复苏术挽回生命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