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9月科普月意义何在?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开启之际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8:14:00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撰稿人 侬民

9月的之江大地,暑热难退,桂香暗涌。

8月27日,一场以“AI在浙江——寻找身边的人工智能”为主题的2025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浙江开放大学隆重上演,自此拉开了全省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的序幕。从钱江潮涌到瓯江之畔,从西湖之滨到四明山麓,4000场次科普活动将陆续上演,科学普及的春风吹遍浙江11个设区市、90个县(市、区),为这片创新热土再添一抹亮色。

2025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现场,科普小品节目。

或许有人会说,科普是老生常谈,贵在坚持,无非是摆几个展板、发几本手册、办几场讲座、听几个报告,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集中一个月吗?但当我们置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目睹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日新月异,亲历新技术、新知识缺失后的种种窘境,或许才会真正理解科学普及在当今时代的特殊分量。

回溯历史长河,中华民族曾创造灿烂的科技文明,四大发明影响世界,宋代科技是世界巅峰。然而近代以来,我们一度落后于世界科技发展的步伐。

清末民初以来,一批祖辈先贤尝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1915年,中国科学社成立,专门创办《科学》杂志,科学启蒙的种子开始在中华大地上萌芽。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历来重视科技和科普工作,始终将其置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全局进行考量,根据不同时期特征和任务,明确科普工作的重要地位、目标任务与实施路径,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法规政策,确保科普事业行稳致远。

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9日,“普及科学知识”被写入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新中国成立后,科普一直被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50年成立了全国科普协会,195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担负起普及科学技术的重任。现行宪法于1982年颁布,虽历经多次修订,“普及科学和技术知识”作为总纲的第二十条始终得以保留,成为制定《科普法》的根本依据。2002年《科普法》颁布实施,我国科普事业进入法制化轨道。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从移动支付到共享经济,从北斗组网到蛟龙探海,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已经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公民科学素质短板也逐渐显现:伪科学谣言不时泛起,数字鸿沟困扰老年群体,基础科学研究根基仍需夯实……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2024年12月新修订《科普法》颁布实施。设立全国科普月,正是落实新法的具体举措,彰显了国家推动科普工作的坚定决心。

纵观全球,科技强国无不重视科普工作。美国科学促进会每年举办科学节,英国皇家学会开展系列科学讲座,德国最大科普活动“科学长夜”已连续举办二十余年……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公众科学素养,更为科技创新培育了丰厚土壤。

2023年,《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正式出台。

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科普工作始终走在前列。全省建成科技馆、博物馆、新质生产力科普体验馆200余家,认定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基层特色科普场所2000余个,再辅之以持续推进公共场馆科普化,充分发挥文化体育类公共场馆及“一堂两中心”的科普作用,每年开展科普活动数万场,“科学+”品牌活动深入人心。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国科大杭高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成为科普新高地,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科技型企业和实验室主动开放资源,开展科普活动……

科研人员正在研发面料新功能。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浙江的创新实践为国家科普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浙江启动全国科普月活动,既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更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9月科普月的设立,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这是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的时代要求。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创新发展不仅取决于科技创新的高度和速度,亦取决于其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广度和深度。只有不断加强科普工作,才能帮助公众理解科技发展,适应产业变革,拥抱数字时代。

舟山高端船舶制造一景。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在宁波舟山港,5G+无人驾驶卡车来回穿梭;在义乌国际商贸城,AR试装镜让海外客商“云试穿”;在嘉兴智造园区,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生产作业……这些场景不再是科幻电影,而是浙江产业的日常图景。科普月通过展示这些前沿科技应用,让公众直观感受科技魅力,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内涵。

这是公民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不仅关注科技带来的便利,也更加重视科技应用的伦理边界;不仅想知道“是什么”,更想了解“为什么”和“怎么办”。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公众对疫苗研发、病毒变异等问题高度关注,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广大科技工作者迅速响应,通过专家解读、图文科普、视频演示等形式,及时传递科学知识,有效缓解公众恐慌。“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后,公众迫切需要了解其真正内涵和实现路径。浙江省科协及时推出“新质生产力科普”专项行动,从具体化、可接触的产业入手,全要素解读其背后的科技。面对汹涌而来的“人工智能+”热潮,广大科技工作者甘当弄潮儿,主动从老百姓关注的场景、数据、安全、伦理等视角,对其进行精准解读……这让我们看到,优质科普供给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普月期间,全省将组织开展“科普之旅”“开学第一课”“科普阅读节”等系列活动,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提供精准化、多样化的科普服务,让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普服务体系的具体体现。科普月不是简单的活动叠加,而是国家用集中性示范科普、社会化经常性科普和公众终身学习相统一的集中呈现。

2025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现场。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在科普月期间,国家汇聚各类科普主体开展科普活动,集中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科普资源;通过示范引领,带动社会化经常性科普活动开展;最终增强或唤醒公众的科学意识,推动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切实提升国家科普能力。

在浙江,这一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科普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学校、科研机构、企业、媒体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线下实体场馆与线上数字平台互补融合;科普创作、传播、服务链条持续优化……

科普正是科学家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工作者回馈人民的具体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普工作承载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它关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关乎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5年浙江(杭州)全国科普月上城区主场活动。潮新闻记者 吴越 摄

科普月期间,浙江将推出数千项科普活动、数万项科普资源,构建起“永不落幕”的科普课堂。从科学家讲座到新质生产力科普馆体验,从乡村科普站到云端博物馆,从青少年科技竞赛到银龄数字培训,科普的触角将延伸到每个角落,照亮每个渴望知识的心灵。

9月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时刻。让我们携手投身科普月的各项活动,在学习中启迪智慧,在探索中开阔视野,在实践中创造未来。当科学之光点亮心灵,创新之火燃遍之江,我们必将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大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浙江力量。

期待这个9月,成为每个浙江人科学旅程的崭新起点;期待科普之花,绽放在之江大地的每个角落。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9月科普月意义何在? 写在浙江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开启之际①09-09

屏山君 | 三张榜单背后的“新”实力09-06

世间最纯粹的爱究竟是什么样?她们跳给你看…09-05

中行十堰分行:科技金融专属贷助力企业增产扩能09-02

“中国版苹果”追觅科技官宣对标布加迪威龙造车08-28

苹果AI秘密武器曝光,代号「AKI」团队浮出水面,乔布斯遗愿Siri终要翻身?08-25

新消费浪潮下茶产业的跨界对话 探索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之道08-24

盘中,直线大跳水!一则公告,刚刚披露!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