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1日,瑞幸咖啡发布了其在泰国商标侵权案中胜诉的消息。泰国法院认定被告方泰国皇家50R集团涉嫌恶意抢注知名商标,判决该集团撤销已注册的瑞幸相关商标、停止使用相关设计,并向瑞幸支付赔偿金约人民币1000万元。
据媒体报道,该集团还抢注过顺丰、周大福、周六福珠宝、农夫山泉、奈雪的茶等知名商标。此案不仅为中国品牌海外维权提供了积极范例,也提醒出海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及其他法律风险的防范。
当国内白酒市场迈入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出海成为国内酒企战略必答题,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中国白酒品牌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白酒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首先要深入了解海外市场的游戏规则,应将海外市场的法律保护和维权问题与市场营销同步规划、布局。
商标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在国门外能否得到较好的保护,直接关系企业海外市场的拓展。
瑞幸咖啡泰国山寨商标案,体现出企业保护措施滞后的问题,是对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海外预警。
据国家工商总局相关统计,早在2005年,中国约有16%的企业的商标在国外被抢注,集中在老字号上,例如“王致和”“老干妈”等商标被德国欧凯公司抢注,“英雄”金笔、龙井茶在日本被抢注。
“水仙王绍兴花雕酒”“绍兴酒物语”“绍兴花雕酒”“女儿红”等绍兴酒商标被国外抢注。“会稽山”酒类商标也曾被代理商在日本市场抢注,会稽山绍兴酒公司最终只能以高价购买商标。
知识产权的保护具有地域性,国内合法取得的知识产权,在海外并不一定能当然得到保护。多数法域的商标法规则采用申请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谁就能获得保护。即便白酒品牌在本土甚至世界范围内具有知名度,若未提前在海外市场完成商标注册,有可能陷入在异国司法框架下被动维权的泥潭。
对此,中国白酒企业应在域外尽早注册商标,比如通过马德里国际注册体系在主要国家和地区注册核准品牌商标。另外,可对品牌独特酒瓶造型、纹样设计等特殊文化标识申请外观专利并进行国际注册。如果被恶意抢注,企业在注册国可以用提交异议、申请撤销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海外各国对烈性酒的监管机制、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存在明显差异,使得白酒进入不同国家市场的法律合规门槛、技术门槛、关税门槛较高,甚至可以说是壁垒重重。
这些壁垒不仅导致中国白酒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受到审查,还可能在进入市场后引发法律风险,影响销售、运营和品牌声誉。
对于不同国家市场的合规审查问题,一方面要及时关注进口国官方最新法律法规和酒类技术标准法规,包括酒精饮料标签、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包装和接触材料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涉及白酒安全卫生指标的研究并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针对性预防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此外,在目标国宣传、运营、销售产品的各个环节,应增强法律合规风险审查意识,必要时委托本土服务机构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
白酒企业出海过程中还需注意防范跨境合同的履约风险。在涉外商业活动中,由于各国法律体系差异、交易习惯分歧及争议解决机制衔接不畅,企业常面临合同效力认定争议、质量验收标准冲突、具体条款解释分歧等法律风险,从而引发跨境合同履行纠纷。出海白酒企业应提前了解国际经贸规则和国际经济风险,签好合同条款,确保合同中尽可能明确质量标准、交付条款、运输风险、违约责任、知识产权保护、不可抗力情形、准据法以及争议解决地点等条款,并且在公平前提下提出有利于中国企业一方的修改意见。
中国白酒企业在海外或可能遭遇竞争法合规审查。国际监管机构对市场控制力和竞争环境的严格审视、分销体系的协议限制以及并购行为的竞争评估,构筑起隐形的制度屏障。具体而言,部分司法辖区将特定产品超过一定市场份额的企业视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若通过排他性协议绑定经销商或限制销售区域或管控产品销售价格,易被解读为滥用市场优势或者其他排除竞争的手段。对此,企业在签署海外分销等协议时,需关注设定地域销售限制、价格管控等条款竞争法合规风险。
中国白酒的国际化征程注定是一场持久战,酒企在启动出海征程以前,需要认真评估法律风险,增强法律意识,甚至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布局法律战略,方能使自身品牌的国际化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最终实现由“走出去”“融进去”再到“扎下根”的全面提升。
(本文作者系大成律师事务所北京办公室高级合伙人)
来源 贵州法治报
作者 钱红骥
编辑 曹吟秋
二审 张谌
三审 黄峰
相关文章:
辛识平:中柬铁杆友谊历久弥新04-19
填补美国牛肉进口空缺 近期国内首个大规模采购澳洲牛肉的合同签署04-19
中柬人文交流活动在金边举行04-19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道出中马命运共同体真谛04-19
文化中国行|春花古建两相宜·春风十里催锦绣,一抹红艳醉惠山04-19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注册交易商破三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