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在现场·光影流年丨在万隆的“黑天白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5:21:00    

【编者按】:今年是万隆会议召开70周年。70年前,新华社的摄影记者钱嗣杰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中幸免于难,并随后记录下万隆会议珍贵的历史瞬间。2005年,钱嗣杰在《(纪念万隆会议)专访:在万隆的“黑天白夜”——新华社记者记忆中的万隆会议报道》一文中,曾经回忆过这段难忘的往事。

遗憾的是,钱嗣杰老前辈已于2022年离我们而去,无法亲自来为我们讲述当年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钱老20年前接受采访时的回忆,一起走进万隆会议以及那些历史瞬间后面的故事。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相一致,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基础。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强调求同存异,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从而为新中国赢得了尊敬,赢得了朋友。

图为万隆亚非会议会场内景。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召开之前,国际反动势力和台湾当局策划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致使中国代表团部分工作人员和中外记者11人遇难。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在这次事件中,新华社记者沈建图、黄作梅、李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杜宏等8名中国记者遇难。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牺牲的第一批新闻记者。

“我们听到飞机爆炸的消息后感到非常震惊,心里非常难过。”2005年,在万隆会议举行50周年之际,钱嗣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当年的往事,仍然难以掩饰心中的愤怒和哀伤。

钱嗣杰和同事刘茂俭都是当年赴万隆记者团成员,钱嗣杰是摄影记者,刘茂俭是译电员。两人于4月1日提前抵达香港,采购一些摄影器材和记者团所需物品。由于工作安排,他们陪同两名外交部信使乘船先期抵达印尼首都雅加达。钱嗣杰和刘茂俭本来也准备搭乘“克什米尔公主号”的,后来在香港临时改变计划,结果幸免于难。

“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当时震惊了全世界,也为万隆会议笼罩了一层阴影。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总理表现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伟大风范,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周总理抵达万隆时,在机场受到印尼群众热烈欢迎。因为人很多,我根本就挤不进去拍照片。”钱嗣杰还清楚记得周总理当时受欢迎的热烈场面。“后来没办法,我就跑到机场摞着大汽油桶的一个角上,我上去,拍了一张照片。”

出席亚非会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领下,1955年4月17日乘飞机到达万隆。印度尼西亚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右戴深色帽者)到机场欢迎。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周总理在会议中力挽狂澜的表现让钱嗣杰由衷钦佩。会议开始时出现了打着反共旗号向中国挑衅的声音,引起了许多人的忧虑。周总理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临时决定,把原来的发言稿改用书面散发,并当即亲自起草稿子,发表了18分钟的即席讲话。“周总理宣布:‘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总理讲话刚一停,会场上立刻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钱嗣杰回忆说。

出席亚非会议的我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周恩来总理1955年4月19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作补充发言。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周总理一番讲话驱散了会场上的乌云,扭转了会议的方向,使会议得以顺利进行,也得到了广大代表的好评。”钱嗣杰说。

回首当年在特殊环境下忘我工作的日日夜夜,钱嗣杰记忆犹新。作为会议报道的唯一一名摄影记者,钱嗣杰承担着旁人无法想像的工作压力。在万隆会议召开的7天里,钱嗣杰要负责周恩来总理平均每天6场活动的拍摄任务。

出席亚非会议的我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周恩来总理1955年4月19日下午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发言。

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同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及夫人在一起。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每天活动一结束,他立刻钻进闷热潮湿的“暗房”,冲洗照片、写图片说明。而所谓“暗房”,也只不过是一个不透风、不透光的卫生间。由于没有图片传真机,天亮后,他还要抽空到邮局把照片邮寄到国内,然后再回到会场继续采访。

“我五天五夜没睡觉,真的。每天回到房间差不多都半夜12点。冲胶卷拿电扇来回吹,吹完了以后放大,然后写说明。天一亮赶紧去邮寄,就是连轴转。”7天的会议,钱嗣杰有5天都没有合眼,也记不清7天里共吃了几顿饭。“那时候我们没有先进设备,文字记者只有旧式的英文打字机。由于很多摄影器材在飞机爆炸时损失了,摄影器材很紧张。我的照相机比较落后,闪光灯用的还是闪光灯泡。采访时,我口袋里装满了小灯泡,拍一张照片换一个灯泡,不小心就会把手烫得起泡。”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周恩来总理率领我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尼万隆市举行的首届亚非会议。在会议休息期间,各方人士请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新华社记者钱嗣杰摄

中国的正义立场通过钱嗣杰等中国记者的出色报道,及时向国内和世界传递。

钱嗣杰说,因为“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的谋害目标直指周恩来总理,所以大家都很紧张。当时,陈毅副总理要求全体代表团成员,人人都要对总理的安全负责。“我们当时没有恐惧心理,没有个人的考虑,就是希望把工作做好。新华社记者化悲痛为力量,齐心协力,日夜奋战,最终完成了会议的报道任务。”钱嗣杰说。

文章内容摘自:《(纪念万隆会议)专访:在万隆的“黑天白夜”——新华社记者记忆中的万隆会议报道》

原作者:新华社记者李忠发

相关文章:

辛识平:中柬铁杆友谊历久弥新04-19

填补美国牛肉进口空缺 近期国内首个大规模采购澳洲牛肉的合同签署04-19

中柬人文交流活动在金边举行04-19

(体育)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开跑(7)04-19

【讲习所·中国与世界】“有福同享 有难同当”道出中马命运共同体真谛04-19

文化中国行|春花古建两相宜·春风十里催锦绣,一抹红艳醉惠山04-19

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注册交易商破三万04-19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汽车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