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假期,打开朋友圈、微博、抖音,一幅幅赶赴春日之约的赏花盛景呈现在眼前。梨白柳青、桐花初绽、桃杏争春。这股赏花的热潮,可不单单是春日里稍纵即逝的小确幸,其背后还隐藏着新疆文旅发展的全新“流量密码”。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随着桃花、杏花等花儿的“苏醒”,新疆拉开了又一年赏花季的序幕。吐鲁番杏花率先绽放,粉白相间的花朵将村庄装点得如诗如画;伊犁的野郁金香随风摇曳,与雪山、草原相映成趣,构成童话般的美景;帕米尔高原的杏花、雪山与独特的塔吉克族风情,吸引众多年轻游客前来深度体验。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喀什古城美食”搜索量上涨128%,00后年轻游客占比高达60%。
眼下,乌鲁木齐的大街小巷、公园景区里,山桃花、杏花、梨花等花卉陆续绽放。黄的明媚、粉的娇艳、白的纯洁,吸引着大家纷纷走出家门,赴一场与春天的约会 。
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催生下,赏花经济已从传统的观光模式升级为复合型消费生态链。例如随着踏青赏花季的开启,乌鲁木齐围绕春季旅游,融合文化、研学、体育、音乐等多种元素,吸引市民走出家门,解锁享受春天的N种方式;伊宁市举办“海棠路·杏花语”主题文旅活动,人们除了可以在路边观赏美丽的杏花,在特色集市上,百余商家还展示着各类文创产品、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托克逊县杏花季预计接待游客将达200万人次,其间将推出认领杏树、库木塔格汽车拉力赛等丰富多彩的春季旅游活动。这种转变不仅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体验,也极大地促进了春日消费 。
表面上看,赏花热似乎只是限定时间内的旅游现象,实际上,它背后有着庞大的周边经济作为支撑。从门票收入到周边餐饮、住宿,再到特色文创,赏花经济带动了一整条消费产业链。
然而,目前赏花经济也面临一些瓶颈。花卉季节性强、花期短, 热门赏花地人太多,拍照全是“合影”,想找个没人的角落凹造型都难。部分地方盲目跟风开发,旅游体验不佳,配套设施滞后,服务质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是赏花经济的又一挑战。部分赏花地除了看花、售卖千篇一律的纪念品外,很难给游客留下独特的体验。这种缺乏差异化的产品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降低了游客的重游率。
尽管面临花期短、体验感亟待提升等难题,但赏花经济的转型已悄然展开。文化IP的赋能为赏花经济注入新动能,目前洛阳、菏泽等十四座城市联合推出“国色芳华”主题活动,以牡丹为文化纽带,既展现地域特色,又彰显城市发展活力,更是打破地域壁垒、探索文化创新的一次实践。通过与文化、艺术、娱乐等多领域的融合,赏花游不再局限于视觉享受,而是拓展到精神层面的体验,使游客获得更丰富、更难忘的旅游经历。
要实现赏花经济从“春日限定”到“四季繁花”的跨越,还需持续创新。如采用“花卉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通过品种改良与错峰种植技术,让不同花卉接力绽放;开发干花艺术品、花卉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将短暂花期转化为可持续消费链条;开创“花事服务专班”机制,统筹交通部门开通赏花专线,依托智慧平台实时监测人流,实现精准导流;商户联盟推出“花季畅游卡”,为游客提供了更多便利和实惠。
同时还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如加大停车场建设、优化交通指引、提升餐饮与住宿品质等,从而优化游客体验。举办花卉文化节、诗词大会、摄影比赛等活动,能够将花卉与文化、艺术紧密结合,赋予赏花活动更深层次的意义。
从“走马观花”的浅层消费,到“文化沉浸”的深度体验,赏花经济正在突破时空界限,重构文旅产业价值。挖掘细分市场需求,通过景点之间的联动、场景的创新、品类的丰富等,将春日限定的“小美好”,变成“四季繁花”的“产业”。(王媛媛)
相关文章:
整挺好!小矛盾已解决,辽阳老杏树旁再现“人人人”!但这个问题值得思考……04-19
宁陕县太山庙镇:扮靓乡村“高颜值” 绘就振兴“新画卷”04-19
《中国戏曲剧种全集》南方八省(区、市) 工作交流座谈活动在贵阳成功举办04-19
2025年“五一”假期攻略:哪些城市是假期出游首选04-19
寻春踏浪!青岛八大关上演悠闲慢时光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