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中国・内蒙古记忆” 纪实图片展热度不减,“AI 光影跨时空 风华岁月耀北疆” 的主题吸引着众多观众。国家一级美术师王迺欣便是其中之一,他在黑白老照片与鲜活 AI 影像间久久驻足,与这片土地的过往展开了一场深情对话。
“看到这些照片,好多尘封的记忆一下子涌了上来。” 王迺欣难掩内心的激动。他坦言,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生动回望,更让人深切体会到内蒙古发展的厚重底蕴。“这种将老照片与 AI 技术结合的形式,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特别有感染力。”
观展过程中,王迺欣饶有兴致地分享着自己的深刻感受,还深入讲解了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当走到《看个眼界 看个稀罕》这张拍摄于1975年的老照片前,他停下了脚步。照片里,呼和浩特市展览馆门前人头攒动,人们排着长队等待观展。“在那个年代,一场展览不仅是难得的文化盛宴,更是市民们交流思想、开拓视野的重要契机。老照片定格的不仅是人们排队的身影,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生活的缩影。” 他回忆道。
此次展览,王迺欣还特意挥毫题字 “内蒙古记忆”。提笔落墨间,他将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尽数融入笔端,为展览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

在王迺欣看来,这场展览最动人的,是让 “记忆” 有了温度。“老照片是历史的骨架,AI 技术是赋予它肌理的妙笔。” 他说,当看到年轻人围着 AI 影像问东问西,当长辈们指着照片讲述过往,“这种传承太珍贵了。”
王迺欣相信,每个走进这里的人,都能在光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 “内蒙古记忆”,而这份记忆,正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来源:草原云)
相关文章:
高考后的夏天 他们奔赴各自的山海07-11
非洲学者:中国对非零关税政策体现扩大开放决心 为非洲发展带来新机遇07-10
港澳青年“粤创未来”行动启动,这一创业驿站走进港澳07-10
数个“第一”!这场重要发布会,消息汇总→07-09
“盛湖号”启航!岳阳有了自己的油轮07-09
学生放弃清北,老师解散群聊,谁该反思?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