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批4年来,济南起步区推动产业集聚、着力保障民生,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黄河新城拔节生长
今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满4年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下称“起步区”)作为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支持设立的“实体性”新区、黄河流域最年轻的国家级功能区,这7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年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未来能否担负起“新示范 新引擎 新平台 新城区”的使命?暮春时节,记者走访起步区,感受这里的四年之变。
千亿级产业集群快速崛起
1分钟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一家企业用工2.6万人,产业链规模约550亿元——这是记者4月21日从起步区比亚迪济南基地了解到的。这片位于起步区崔寨街道西北角的几千亩土地,从过去的蔬菜大棚变身为现代化智能厂房,成为济南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

比亚迪济南基地。
比亚迪带动的,不仅是起步区。从比亚迪济南基地向北走10公里,济阳锐基电力产业园内,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正在为比亚迪赶制汽车仪表盘、内饰板。“2023年,我们跟着比亚迪来到济南,去年产值突破4亿元。”公司总经理李成林说。
济阳接住了起步区的“辐射波”。“起步区引来比亚迪前,济阳只有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和1家新能源整车企业,产值20多亿元。眼下,济阳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已达到30多家,预计两三年内产值能突破百亿元。”济南市济阳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代传德介绍。
新能源汽车,只是起步区“从无到有”拉起的产业之一。在比亚迪济南基地西北方向10公里处的孙耿街道,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基地里,生产线机械臂上下翻飞,13秒就下线一片一人多高的太阳能光伏板。
爱旭是中国光伏电池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副总经理沈昱说,今年济南基地一期10GWN型ABC电池及组件项目已投产,三期30GW产能全部达产后,可吸引大批专业人才聚集本地,推动起步区制造业转型升级。
“办15万平方米以上大展,就来黄河北”,如今在山东会展业已成为共识。2023年底投用的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一期,去年累计举办展会活动35场,总签约额20亿元,间接带动约180亿元的经济效益,济南也借此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起步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牟晓丽说,当前起步区形成了新能源汽车、高效太阳能电池、氢能源等以新能源研发与应用为主要业态的大制造产业,产业规模将近千亿元。起步区正在变成济南的“汽车城”“光伏城”“会展新城”。
小镇来了“国字号”“国际队”
北京、济南、海阳,这是济南中科核技术研究院重大任务部主任帅磊的上班线路。2022年该院来到起步区之前,这位在北京安家十几年的中科院博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长住济南。

济南中科新经济科创园。
帅磊他们院搞的是涉核检测仪器。海阳核电站所用的核电数智化辐射监测系统是他们提供的,该院的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去年还帮安徽淮南做了武王墩墓编钟支架色彩分析复原。这些仪器,都是在起步区研发生产的。
行走在起步区,记者经常“用老村名导航新项目”,看到新老交替的“魔幻”场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起步区管委会联合建设的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楼北就是麦田;“哈叭沟村”东南不远处是幕墙玻璃发电的零碳智慧产业园项目;史家坞村碑向北1公里,是新加坡团队运营的雅遇公寓。
4月18日下午,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召开发布会,推出该院引入的新加坡科技企业DataCloud公司研发的自主式数据分析产品Power drill AI。去年7月挂牌的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是全国第二个中新合作共建的研究机构。该院研究生教育部部长林军介绍,这里聚焦绿色能源与氢能科技等7大前沿研究领域,计划5年内培养255名高层次硕博人才,转化一批绿色科技领域成果。
如今,起步区引进4家“中科系”科研院所,截至去年底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580人,众创空间与启迪之星孵化器形成了“科研-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正在规划建设中……起步区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引爆点”。
“高配”资源来到门口服务周边
4月22日傍晚,济南鼎点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银检查完即将发往国外的新产品后,下班回家。于银家住历城,2017年来到黄河北创业,以前走高速往返费用30元,走老黄河大桥则天天拥堵。“起步区设立这4年,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凤凰大桥、黄河大桥复线桥、齐鲁大桥以平均每年一条的速度先后通车。公司员工300多人,1/3以上享受到了便利。桥隧通车后,我们招工也更容易了。”于银说。

济南黄河大桥新桥。
据悉,新建的这4座桥隧平均每天有7.4万余辆车通过,让建成区和黄河北的新城实现了“牵手”。
起步区规划面积798平方公里,与济南现有建成区面积相当。这4年,超常规的投资强度体现了各界对起步区的厚望:自获批设立至2024年底,起步区累计启动290多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其中180多公里具备了通车条件;现有11条、未来将建成21条跨河桥隧,平均约2公里一处,与上海、南京等拥河发展城市相当。
按照今年1月获批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起步区作为济南主城区的一部分,济南将引导中心城区内人口向起步区等新动能发展空间集聚。随着人口的导入,承担着“新示范 新引擎 新平台 新城区”使命的起步区,作用发挥将不限于济南。

山大二院北院区。
起步区居民最先感到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升级换代。日前,崔寨街道解营村村民薛庆国来到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北院区就医。“以前黄河北没有三甲医院,到市区看病最快也得一个半小时,如今骑电瓶车15分钟就能到二院北院区。”他注意到,济阳、商河,德州禹城、临邑等区县的百姓也来看病。
“4年间,起步区狠抓有效投资、推动产业集聚、聚焦新城建设、争做先行示范、着力保障民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三年筑基’之后,眼下我们正朝着‘五年成形’目标全力挺进,争取早日在黄河之畔建起一座未来之城、希望之城。”济南市委常委,起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斌说。

(大众新闻记者 杨学莹 刘飞跃 胡沥中)
相关文章:
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济南起步区第二产业强势崛起04-28
获批4年,济南起步区正在变成“汽车城”“光伏城”“会展新城”04-28
行业瞩目!北京超高清视听,为什么行?北京市广电局先行一步形成“北京经验”04-27
破解跨境难题!中信银行滨州分行携手阿里国际站举办AI数智交流会04-27
省农业农村厅组团赴河北天津开展招商考察04-27
南京市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04-27
上海国际美妆节启幕,静安打造“吃行游购娱”一站式消费长廊04-27
山大电力创业板IPO提交注册04-27